.jpg)
今天是清明,不少人趕赴老家,加入到大的小的祭祖隊伍。我們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,卻又真的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?
馮友蘭說,人理智上知道親愛的人死了就是死人??墒侨诵那楦猩?,我們希望死人能夠復活,希望有個靈魂會繼續存在于另外一個世界。
有時祭祖就像寫詩,給“死亡”這件事加上了一個詩意的儀式,好讓心里那份懷緬、感恩得以安放。
01
有了姓名
我們才成為了自己
人最初沒有故鄉,所謂的故鄉,不過是祖先漫長流浪的最后一站。
他們把定居下來的地方名作為自己的姓,有的將讓自己生存的職業作為姓。
于是,我們才有了自己的家族,有了自己的親人。
我們學會了用祭祀的方式,感恩先人給了我們今天這個家。
幸福地生活在這片故土,是祖輩們對我們的最好祝福。
前聯合國執行局主席特委叟·萊特說:
“中國人并非沒有信仰,只是他們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人物,所以‘落葉歸根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信仰、‘不給祖先蒙羞’就是中國人的奮斗目標。”
.jpg)
02
不是祖先有法力
而是他們的愛在我們心中
《麥兜·我和我的媽媽》里有句話我記在心里很多年。
麥兜的媽媽去世前跟他說,“我沒有離去,只是換了個地方,活在愛我的人心里。”
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。一位網友說,每年清明給外公掃墓,旁邊那一家的墳,草總是長得比墓碑高。
她外婆會讓舅舅給那家的墳清干凈草,拿用剩下的紅漆順手涂一下碑上的字。走之前,外婆會把帶來的花送到旁邊那家墳上,再點上一炷香。
她問外婆為什么要這樣做。
外婆說,“如果你外公在的話,他也會這樣做。他總想看到每個人都好。”
中國人祭祖,或許相信的不是鬼神靈魂,而是相信親人對我們的愛是不會消失的,他們在我們心里留下的回憶,也不會消失。
所以就算去世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了,還是希望自己的親人在別的地方活得好。
.jpg)
03
懷緬先人
珍惜眼前人
祖先最早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,跟他們生前一樣,對我們有時嚴厲、有時疼愛。從前的人相信,不誠信祭拜,祖先會用厄運懲罰后人;對祖先好的話,家族才會興旺。
所以每年祭祖,人聚得特別齊,例如春節也未必能見到面的親戚,好久沒聯系的兒時玩伴……
這一天再忙,大家都回來了。
有時候會想,“祭祖”也許在慢慢失去最初的意味,但我們依然不問究竟地一年一年地堅持回家祭祖,相聚在祖先前聊著家長里短,嘻嘻笑笑地分吃著祭拜過的貢品。
這不就是先人們想看到的光景嗎?
家族和睦、子孫滿堂。
仿佛并不是祖先的靈魂在保佑我們,而是一代傳一代的信念,讓我們生生不息地生活在這片故土上。
其實祭祖,除了給冷清了一年的祖墳添件寒衣,更是想趁著難得的機會,陪一下還在身邊的親人。
|